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要求,教育部于2016年6月开始试行部编版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和审定,简称新教材)。新教材将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改为活动探究,名著阅读的内容也大大增加,学生必须花大量时间进行“自读”和“课外阅读”。此外,新教材更强调对古代诗文的赏析,所占比例大幅提高(约占全部课文的40%以上),并要求学生能够对文言文中的词义灵活迁移运用。但就中学目前的课程安排看,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业繁重,课外阅读时间少,且古文晦涩,大部分学生古代文学知识匮乏,需要加大学习力度。
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辅助部门,具备天然的资源优势,可以为以学科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个体为主导、以图书馆为依托的“三位一体”阅读推广课程体系中的“自读”和“课外阅读”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也明确规定:中小学图书馆应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配合学科做好内容延展也是图书馆阅读推广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此,作者设置了与初中语文学科课堂拓展教学相结合的阅读推广课程,以求探讨新课程改革、新教材背景下,图书馆如何通过阅读推广课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从而拓展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图书馆阅读推广课程需求调研和资源储备
二、阅读推广课程设置与实施
三、与学科合作的阅读推广课程模式探讨
四、阅读推广课程实施的经验和不足
通过总结课程实施情况及问卷调查结果、教师反馈可以发现,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阅读推广形式有成果,也有不足。整体来说,师生对于这种基于课堂内容的阅读推广课程模式是认可的,值得以此为基础进行推广。第一,通过课堂阅读分享让学生阅读了更多“自读”和“课外阅读”书目,保证了阅读的有效性;第二,课堂内容紧扣新教材对古诗词的作者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有了全面了解,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第三,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课堂模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不仅限于教材规定书目,同时也对相关类型和作者的图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此次尝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知识性和趣味性如何平衡、图书馆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专业技能如何提高等问题,此外,学生调查的样本量还是太少,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3] 张红伟.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4] 高晔.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功能研究:以七年级上下册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72-75.
[5]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jcys_jyzb/201806/t20180607_338712.html.
[6] 张文彦.2003与2018年版《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比较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1):37-45.
[7] 朱原谅,陈幼华.大学经典阅读推广模式效果的实验对比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18):40-46.
[8] 叶秋皎.预测,开启阅读思维的动力: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三上课外阅读指导课为例[J].教学探索,2019(10):77-79.
廖建兰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