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起:现状促使改变
1.基于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1]。
笔者认为实物教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演示对帮助学生操作实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2.基于农村学校现状
(1)农村学校条件局限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不重视实物教具的配备与完善,教师教具种类单一,使得教具使用效率低下。
(2)多媒体演示代替教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课件资源形式多样,下载方便,导致传统实物教具逐渐被多媒体演示代替,弱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训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习惯于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讲授立体图形时,缺乏直观经验的感悟,学习往往只停留在表面。
3.基于学生学情分析
(1)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的认知过程受情感支配,兴趣爱好左右行为,不喜欢单调、枯燥的重复机械训练;习惯直观性接受知识,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观念较为薄弱。
(2)学生两极分化
学优生开启“学霸”模式,学困生神游于课堂之外。
相较于市区学校,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学生间学习能力差异明显,空间观念薄弱,这些往往限制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有效开发和利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教学工具是符合教育愿景的。
二、探寻:问题激发思维
三、实践:剖析推动研究
四、思考:创新助力成效
五、结语
通过自制教具的拓展和应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丰富了学生多器官感知表象,对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及几何知识结构,已经开发出“魔力”教具系列,例如,“魔力方圆”适用于《圆的认识》等面积课例教学,“魔力方条”适用于《三角形的周长》等周长课例教学,但调查研究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不够,需要在后续的教学研究中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许秀丽.以“形”助“数”快乐学数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0):49.
[3] 史生红.例谈自制教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旬,2018(2):58 .
[4] 陶云.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159.
林旭亮 周利利 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