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国际化汽车类专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0-4-28 10:02:07
  [导读]为实现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认可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海外高校及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了国际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实践平台提出按照“以大赛为依托、结合产教融合,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建设效果”的建设目标,探索出“成果导向”的创新实践平台。组建了以工程实践引领的“国际化”师资团队,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系统化”体制机制。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我国大力开展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与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接轨的工程教育改革,国外在工程教育创新实践环节方面的有益探索及先进成果应在当下提倡工程教育实践性、创新性的情况下得到重视[1-3]。欧美等国的工程教育逐渐融合了技术取向和科学取向,开始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改革的重点从注重科学和工程基础教育转向工程实践;在教育方式上加入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培养形式[4,5],例如,与我校联合办学的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等方式,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丰富的创造性;我校的友好学校韩国蔚山大学积极开展全球的海外实习项目和学生创新实践课程开发,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勇于探索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近年来,中国的工程教育越来越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11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车辆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列入“卓越计划”,开始了专业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卓越计划”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在汽车工程学院具有学生创新实践优良传统以及与海外高校广泛的交流的两大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应在国际化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方面做出一些创新,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工程教育人才做出贡献。

  1 国际化汽车类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2 国际化汽车类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内容

  3 国际化汽车类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成效

  4 结语

  平台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有关海外实习计划项目以及我校对工程教育新要求为依据,校际合作协议为蓝本,充分利用我院已建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平台,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借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软件环境。平台的建设充分体现出学校“三大战略”发展举措,通过与海外高校及跨国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战略伙伴关系,借助已经拥有的校企共建的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平台的搭建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实现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创新素养的塑造而言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其华,闫业翠,魏丹,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企业三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223-226.

  [2] 马其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架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07-110.

  [3] 张春燕,马其华.大学生科研创新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文教资料,2008(33):162-164.

  [4] 马其华,王岩松,张春燕,等.卓越计划模式下交通运输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166-169.

  [5] 马其华,张璐璐.中本贯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7(2):7-11.

  [6] 翟玉庆,金远平,罗军舟.国际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8(5):15-18.

  [7] 陆新征,张新,任爱珠,等.国际化、跨学科工科教学创新实践:斯坦福AEC Global Team Work课程简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96-99.

马其华1 张春燕1 白玉娥2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上海市嘉定区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所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