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与其他创造性劳动一样,其研发过程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律,但教学实际发现,由于不少教师过于强调简易性,导致在自制教具中存在着一些目标不明确、选材不合理、科学性差、缺乏合理评价以及忽视保存等现象,影响了自制教具的有效性,制约了教师自制教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在自制教具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制作目标
二、合理选择工具和材料
三、精心设计制作过程
四、合理评价
五、注意保存
自制教具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对于经过实践检验而证明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自制教具,要注意保留与收藏,以便日后使用或与其他学校交流。在保存时,要注意写好说明书,包括设计原理、使用方法、教具特点、注意事项及维护管理等。如《验证三角形稳定性模型说明书》要点如下。
1.教具名称
验证三角形稳定性模型。
2.制作材料和工具
(1)材料:4段1 cm宽、20 cm长的薄木条,外加1段1 cm宽、30 cm长的薄木条,如装修用的三合板;(2)工具:4枚钉子,锤子、小刀各1把。
3.制作原理
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制作方法
(1)取4段木条,两两相交地组成一个正方形;再取4枚钉子,用锤子分别钉在木条两两相交处,使其成为一个正方形模型。在这一步骤中,处于对角线上的两对钉子,其中的一对要弯曲,另一对不弯曲;(2)把剩下的一段木条钉在不弯曲的两个钉子上,当作四边形的对角线,然后取下来,把木条上的两个洞用小刀弄大,以方便灵活地将其放上或卸下。
5.使用方法
(1)拉动正方形模型,发现四边变形,说明“四边形的四边确定了,形状还会改变”;(2)放上当作四边形对角线的木条,把四边形变为两个三角形,再拉动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发现三角形不变形,说明“三角形三边确定了,形状不会改变”。
6.教具特点
制作材料来源较广,在生活中常见,易寻易得;制作方法简单,需要时间较短;使用方法灵活,可以重复使用。教学时通过操作此模型,有利于在放上或卸下“对角线木条”的多次演示中,让学生亲眼看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具有说服力。
7.注意事项
在钉木条的两两相交处时,用力不能过猛、过大,并且使钉子的尖弯曲,以免把木条钉破,也可防止演示时划伤手。
此外,因为自制教具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紧靠本校师生的能力是不够的,因而平时应尽可能地多关注新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注意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以便掌握教具发展的信息,积累资料。
以上问题是自制教具中普遍忽视的问题,也是自制教具需要遵循的基本步骤,在实际中既要引起注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只要以课程改革为指导,尊重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自制教具的基本规律,就能促使自制教具活动逐步完善,提高自制教具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董玉霞.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7):79.
[2] 刘丽霞.自制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神州,2013(18):118.
[3] 朝格图.有效运用自制教具 助力数学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7(20):29.
[4] 许少扬.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四要素[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5):27-28.
[5] 阮志.自制初中数学教具例谈[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6):17-19.
[6] 白彬.浅谈自制教具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2011(6):39.
韩志霞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淄江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