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竞争的关键就在于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精神培养。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后,“创客”迅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创客具备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要有创意,即具有创新精神;二是要有把创意变成现实的能力,也就是创新创造能力。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创客空间在小学的普及力度越来越大,培养“小创客”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但如何开发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程及项目,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创客”的创新创造能力,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创意课程开发的迫切性
二、创意课程与科学实践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三、创意课程对培养小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可行性
1.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很多学校管理层和大部分教育机构都一致认为知识才是重要的,单纯追求学习成绩和名次,导致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不仅枯燥单一,而且远离生活实际,陈旧乏味。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内容,不仅不利于培养学习的有效热情,而且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多方面的发展,抑制多种能力的提高。在文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因为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突出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与进步,而且还指出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并以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意课程对小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优势
融入创意结构搭建后的创意课程中,创意理念具有原创性、整合性、协同性等核心特征,这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思维倾向,倡导问题意识和强调批判性反思,鼓励创新、创造,勇于探究,敢于尝试。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小创客”精神,首先要想办法降低小学生实现创意的难度,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和能力。把创意搭结构建项目引进课堂,以现有的简单材料为基础,为学生创造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在40分钟的有限课堂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正是由于实效性高,所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创意与设计。如笔者在讲授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简单机械》时,学生在学习完齿轮传动以后,教师出示“手摇风扇”模型,学生马上能想到“手摇风扇”就是利用了齿轮传动的原理。教师当即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一个创意“手摇风扇”,即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提供的创意结构材料构建“齿轮传动—手摇风扇结构”创意模型(如图4所示)。这样的任务式学习,不仅巩固了学生对齿轮传动的认识,还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团队意识,最重要的是通过自主设计以及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提高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若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小创客”,创意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当务之急,把创意课程与科学实践课程融合势在必行。笔者近三年的实践研究表明,基于创意结构搭建的创意课程对小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的成果凸显。只要一线教师因地制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敢于创新,勇于求变,终将会发展出百花齐放式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创客教育。
练海燕 中山市三乡镇新圩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