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已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培养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实践型人才,是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同时这也意味着高等教育模式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些都给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1]。
无数国内外工科高等教育的实践证明: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2]。而高校实验室是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及服务经济建设的主要场所。目前,这种校企合作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3]。
1 传统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2 校企共建实验室弥补传统实验室的缺陷
3 结束语
校企共建实验室,集高校和企业优势于一体,实现互惠双赢[12]。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必须敞开胸怀,树立开放与合作的经营理念,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实验室的建设。高校和企业的互动不仅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加快了相关课程的建设,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国高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争取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春龙.实验室层次开放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78-80.
[2] 张颖,高翔.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150-151.
[3] 周俊,雷家勇,颜为向.校企共建实验室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234-236,246.
[4] 李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45-147
[5] 张林.实验室开发问题探索及应对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0):1289-1292.
[6] 王晓华,王杰,李海燕,杨会如,王红.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219-221.
[7] 尹新,刘子建,刘红霞. 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8):101-103.
[8] 卢学英,周树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5):125-127.
[9] 李振键,金军,邓慧云,彭绍春.实验室开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2):1-4.
[10] 徐辉,郁汉琪,殷埝生,褚南峰.以校企共建实验室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214-217.
[11] 李天松,周海燕,黄建华.校企共建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2):176-179.
[12] 邵红艳,郑春龙.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119-121.
李茂晖 吴传平 张羽 鲍艳 梁雪 东北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