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完善制度和队伍建设推进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常态化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9-5-29 15:24:26
  [导读]经过长期发展,国内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而人员和制度因素在预防生物安全事故中愈发显得重要。结合扬州大学动物生物安全三级(ABSL-3)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内容及其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从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运行体系、加强实验室管理和人员培训、充实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举措,以有效推进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公众安全。

  通常,生物安全(biosafety)是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政策以及程序,将生物技术与微生物危险物质及相关活动可能带给环境或人类的潜在危害降至最低[1]。而所谓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则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指在实验室范围内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包括所有防护设施设备(硬件)及各类规范、程序文件及人员的专业素质(软件)等,用以控制病原微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2,3]。据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Sulkin,Pike曾通过文献及邮件调查的方式,对1949—1979年间美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实验室相关感染事件进行了数据收集,粗略统计得出在此30年内共计发生了近4 000例实验室安全事故,这样的调查研究也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了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性[4-6]。

  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的生物类科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相伴生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也相对滞后,1987年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建成了第一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3,BSL-3)[7]。随后,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内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进入缓慢发展时期。步入21世纪后,在国际上一系列生物恐怖事件以及国内“非典”(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疫情的催生下,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实验室特别是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现已更新为WS233-2017)《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和实施,使得我国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和建设工作进入到了新阶段,并逐步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

  1 我校动物生物安全三级(ABSL-3)实验室概况

  2 加强我校ABSL-3实验室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

  3 结语

  安全源于规范管理,而管理的高级境界是以文化管人。生物安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意识,坚定的生物安全意识是规避生物安全风险的重要利器。在通过不断学习夯实生物安全知识基础,严格要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各项规定的同时,也要通过文化引领营造浓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文化,让实验室全体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始终紧绷生物安全这根弦,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坚决依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实验研究。生物安全,人人有责,只有将生物安全意识植入到每位师生的心中,推动生物安全工作常态化建设,才能维护好实验室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的健康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子灿.Biosafety与Biosecurity:同一理论框架下的两个不同概念[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2):254-258.

  [2] 秦锋,黄强,袁久洪.浅析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原因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8):302-306.

  [3] 张镝,廖百森,周颖,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初探[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3):526-528.

  [4] Sulkin S E, Pike R M. Survey of laboratory-acquired infections [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the Nations Health, 1951, 41(7): 769.

  [5] Pike R M. Laboratory-associated infections: incidence, fatalities, causes, and prevention [J]. 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 1979, 33(1): 41.

  [6] Sewell D L. Laboratory-associated infections and biosafety [J].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1995, 8(3): 389-405.

  [7] 王君玮.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家禽,2010,32(14):1-4.

  [8] 马春艳,耿志宏,刘伟.浅谈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有效控制[J].实验动物科学,2006,23(4):37-40.

  [9] 李郁,孙裴,刘雪兰,等.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亟需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9):276-277.

  顾敏1,2 徐利军1,3 王晓泉1,2 甘军纪1,2 邢华1,2

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2.江苏高校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3.扬州海关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