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总40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以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实验室的转型发展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9-5-2 15:31:14
  [导读]从传统教学活动与知识活动的比较入手,在明确实验室文化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并提出以转型发展的文化自觉推动实验室的转型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以生命的灵动与激扬回归教育的本真,以精神相遇完善实验教学知识活动模式,以制度建设促进实验室知识活动的转型发展。

  1 引言

  从人类知识活动的视角看,高校实验室更适合在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因此,用知识活动的理念取代传统教学活动的理念,用知识的生产、应用与创新过程替代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很有必要。

  1.1 教学活动与知识活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

  1.2 知识活动的优势与意义

  2 实验室文化的内涵释义

  3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4 以转型发展的文化自觉推动实验室的转型发展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6],明白其来历与形成过程、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其发展的方向[7]。实验室转型发展的文化自觉就是实验室转型发展的构建自觉,即教学主体对实验室转型发展持有高度的自知,将实验室转型发展的构建作为自觉担当与使命,以唤起实验室全体成员的主体意识,激发工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实验室转型发展的建设主体,为实验室从单纯的实验教学场所转变为知识活动的主战场,即从单纯的辅助教学场所走向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中心,在通过不断创建和完善知识活动这一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以争先恐后的意识和精神状态,抢先、占先的意识和本领,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引领者。

  4.1 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 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

  4.2 以生命的灵动与激扬 回归教育的本真

  4.3 以精神相遇完善实验教学知识活动模式

  4.4 以制度建设促进实验室知识活动的转型发展

  众所周知,大学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10]。可是在我国,由于大学的管理与评价只追求科研产出,并不要求科研成果进入教学课程体系之中,致使大多数教师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搞科研,只是为科研而科研,再加上大学与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教育与生产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服务社会也只是一句空话。事实上,知识活动就是为实现大学职能的真正回归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知识的生产、应用与创新融为一体,使大学的三大职能转化为具体的知识活动,只要加强管理,要求科研与教学挂钩,即围绕教学而科研,将科研成果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号召广大实验教学人员投入知识活动实践体系的建设之中。同时,将知识活动作为培养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的重要平台,并以此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促进实验室知识活动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1(9):59-62.

  [2] 张春平,陈勇,吕宏伟.实验室建设中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203-205.

  [3] 高峰.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2):128-129,133.

  [4] 樊桂.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

  [5] 伍英.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特征、历史局限性及其启示[J].理论视野,2014(11):25-28.

  [6] 张远新.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重庆:西南大学,2007.

  [8] 余宏亮.吴海涛.试论学案导学的失范与规范[J].中国教育学刊,2015(1):68-73.

  [9]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0] 王琼,娄源冰,刘旭明.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特性分析与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0-155.

王永会 山西财经大学实验中心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