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PCR)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基因检测即一种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许多优点:特异性、易重复、高效性等,可以在几个小时完成过去几天或者更长时间完成的实验,因此这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传统PCR技术有它的缺点,它通过电泳对扩增反应的最终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而不能对起始模板准确定量,同时也无法对扩增反应实时检测且在实验过程中易污染而出现假阳性。人们为了寻找更为灵敏、快速、简便、高特异性的方法进行了许多探索研究,直到1996 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 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定量试验技术—荧光定量PCR(Flu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 or qPCR),它是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标记跟踪PCR产物进行实时监测反应,利用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对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模板的初始浓度,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质的跨越,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此项技术已应用于干细胞研究、肿瘤学和遗传疾病研究、病原体检测和传染病研究、药物分析、药物基因组学、植物学研究和农业生物科技等多领域研究中[1]。本文对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分类和应用进行阐述。
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
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荧光化学分类和定量方法
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
4 结语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自问世以来,由于具有定量准确、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医学诊断、食品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价值很高,解决了许多难题,产生了许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此项技术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也必将存在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蓓.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学与检验学分册,2003,24(6):327-329.
[2] 阳成波,印遇龙,龚建华,等.实时定量PCR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25(5):359-399.
[3] 马月萍,戴思兰,马艳蓉.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1(7):37-45.
[4] 王玉倩,薛秀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6,51(2):1-6.
[5] 陈旭,齐凤坤,康立功,等.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报,2010,41(8):148-155.
[6] 蒋春燕,王泰健,王琴,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2):97-101.
[7] 付春华,陈孝平,余龙江.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应用和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05,14(6):466-471.
[8] 雷永良,王晓光,叶碧峰,等.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食品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828-830,857.
[9] 赵晓祥,庞晓倩,庄惠生.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2):125-128.
[10] 魏春花,曾文炉,周启星,等.荧光定量 PCR 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4):48-53.
[11] 李伟,俞东征,海荣.应用荧光PCR检测土壤、脏器中的炭疽芽孢杆菌[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3):221-224.
安钢力 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