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观察与观点
高教 普教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总40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观察与观点  
中英高校可再生新能源专业设置与特色对比研究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7-5-24 14:32:23
  [导读]各种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安全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中英两国都属于世界上对可再生能源高度重视并大幅度开发的国家,对可再生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受中英两国传统教育模式、各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等因素影响,中英两国高校在可再生新能源相关专业设置上具有共性,也有个性之处。总的来看,两国均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而在学习模式和课程设置特色上有所不同。通过对中英两国可再生新能源相关专业设置与特色对比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反思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地球上各种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各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具有战略意义,其中,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的开发已经形成较大规模[1-3]。根据世界风能协会(World Wind Energy Association,简称WWEA)的统计资料[4],2015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434 GW;中国在2015年装机总量达到148 GW,居世界第一。在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发布的《2016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3]中指出,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已达227 GW,生物质能发电容量为106 GW。全球至少173个国家均已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其中约有146个国家在国家或州/省级层面给予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可再生能源电力及燃料全球总投资额为2860亿美元,表现出巨大的就业潜力。2015年中国不仅在风电,在太阳能和地热能容量上也均处于世界首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巨大,主导能源仍然来自煤炭[5-7]。按照《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从2014年11.2%提高到2020年的15%。长远来看,这一比例还应大幅提高,新能源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英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长期以来,其能源消耗主要出自煤炭以及石油和天然气。为了解决污染,摆脱对矿物燃料的过度依赖,建立更可持续、安全的新能源产业,1995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提出2000年可再生能源达到1 500 GW。目前,风能、潮汐能是英国重点发展的新能源项目,已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电站最多的国家。2007年,英国公布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提出到2020年,煤炭在能源总量中的比例下降为20%,石油和天然气保持在40%左右,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35%。总的来看,可再生新能源产业仍属于新兴产业,专业人才成为制约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我国是可再生新能源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英国则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比较成熟的国家,本文通过对中英可再生新能源相关专业设置与特色对比研究,以期获得行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启发。

  1 我国高校可再生新能源专业设置分析

  2 英国高校可再生新能源专业设置分析

  3 中英对比分析

  4 结束语

  随着可再生新能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后续行业支撑的关键因素。中英两国都属于世界上对可再生能源高度重视并大幅度开发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稳健开发力度,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通过对我国和英国可再生新能源专业设置与特色对比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反思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研究表明,可再生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和英国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受中英两国传统教育模式、各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等因素影响,中英两国高校在可再生新能源专业学习模式和课程设置特色上有所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相关数据均来自网络检索,由于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动态变化和网络检索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变化文中数据会有一定改变。

  参考文献

  [1] 闫强,陈毓川,王安建.我国新能源发展障碍与应对: 全球现状评述[J].地球学报,2015(5):142-150.

  [2] 黄其励,袁晴棠,韩涛.能源生产革命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工程科 学,2015,17(9):105-110.

  [3] REN21, Renewables 2016 global status report[R].the global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multi-stakeholder network, 2016.

  [4] World wind energy association[EB/OL].http://www.wwindea. org/.

  [5] 赵良,白建华,辛颂旭.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电力,2016,49(1):178-184.

  [6] 肖武,李素萃,王铮.高潜水位煤矿区生态风险识别与评价[J].生态学报,2016,36(17):5611-5619.

  [7] 邬琼,黄雯.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中国能源,2016,38(7):30-32.

戴巨川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风电机组运行监测与智能诊断重点实验室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