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观察与观点
高教 普教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总40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观察与观点  
校企合作平台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析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7-3-23 11:29:53
  [导读]研究生教育大多以科研能力培养为主,而忽视其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校企合作平台引入到研究生培养阶段上,设置基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课程,聘请项目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提升研究生与教学团队实践应用能力,将课题选定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提升其实践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作为我国国民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重大[1,2]。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与研究生学位点的逐渐增多,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在数量上逐年递增[3]。而伴随企业经济形式的重大转变,用人单位在研究生毕业人才选取时对其创新能力的关注越来越多。资料显示,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不高[4]。毕业后的研究生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不足,这就要求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其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还应重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5]。美国将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理念,日本则以“科技创新”理念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6]。而我国研究生教育虽然目前开始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1 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剖析

  2 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提升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创新能力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颇为重要,而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表现不足。一方面,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类似,大多以论文发表的级别和数量为标准,更多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忽视其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过于相似,而担负主要培养任务的研究生导师以科研项目为主,缺乏相应的工程实践项目,削弱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将校企合作平台架构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阶段上,可以有效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首先,将课程设置纳入到校企合作平台中,在研究生课程中更多地设置一些基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课程,聘请有实际项目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采用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作为讲解素材,在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将课程教师团队在整体上提升与优化。其次,将专业型研究生研究课题的选定与校企合作平台有机的结合,通过双导师模式,提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校企合作平台中,在参与企业项目完成过程中培养其相关的实践能力,使其参与到科技型企业的科技研发当中。而同时硕士研究生的加入也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实力。在与企业项目合作完成的过程中,其创新思维得以启发与培养,促进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淑艳,于爱国,丁亚春.优化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30(2):45-48.

  [2] 陈晨,程婷,田园.探析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6):100-106.

  [3] 管英俊,刘军,王滨.导师背景国际化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6-18.

  [4] 董泽芳,何青,张惠.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1-5.

  [5] 李海波,董维春.营造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8-11.

  [6] 李峻,陈鹤鸣.美、德、日三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比较与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85-90.

  [7] 王媛媛.关于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36-37.

陈晨1 程婷2 田园1 申玉香1 谢伟芳2 1.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2.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