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观察与观点
高教 普教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总407期 总405期
 装备时空 更多>>
北京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六届六次理事会暨六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召开
 编务说明 更多>>
 观察与观点  
论科研活跃度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影响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6-11-13 17:28:06
  [导读]科研活跃度是促进研究生投入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推动科研团队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兴趣、动力、成果效应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影响研究生科研活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升科研活跃度的4点建议: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适度激励以及合理评价。

  一些学生在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往往走入两个误区:一种是为了毕业急于拿到必需的学分,为此甚至选修了一些专业相关性不强的课程,以获取额外的学分做“保障”;还有一种就是担心毕业时来不及完成论文的要求,在课题尚未有阶段性进展或成果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论文撰写。这些“保底研究”的思想,往往造就的是创新含量几乎为零的低水平学术论文创作。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上述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存在个人急功近利的因素,重结果、轻过程,在学习科研过程中寻求“捷径”。其次,是研究生对自己学业进展信心不足的表现,过分担心自己不能按时按量地达到毕业所要求的门槛。最后,这是目前一些学术评价体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后果之一。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问题已成为目前一些高校较为普遍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不能依靠研究生的顺其自然与自我顿悟,更不能单纯地通过枯燥的说教甚至是不恰当的奖惩来规避此类现象。

  科研活跃度是研究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体现,反映出相关人员对所从事的科研活动的投入程度。对科研活跃度的考量,主要涵盖研究兴趣、研究动力、研究成果三方面,保持较高的科研活跃度,将会使研究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积累、探索、突破、肯定的良性迭代发展状态,而这既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能力,也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本身。研究生培养很大程度上就是其科研能力和态度的培养。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可行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提升导师团队以及参与者的科研活跃度,使课题与科研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激发出研究生对课题的高度认可和深入认知,促进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从被动变主动。

  1 科研活跃度对课题研究的影响

  2 提升科研活跃度的几点建议

  3 结束语

  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些学生因过分顾虑毕业压力而急于发表论文和选修多余学分,缺少对研究课题的热情和专注,成果创新度较低等现象,总结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提升科研活跃度的几点建议。通过增强研究生培养团队的科研活跃度,强化课题进展与创新研究的关联性,从而激发科研活动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庾光蓉,徐燕刚.我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缺陷与改进思路[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4):41-47.

  [2] 吴晶晶.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科研工作中存在低水平重复[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819/c70731-25497730.html.

  [3] 张凤生.教学研究之因材施教的思考与探索[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1):18-20.

  [4] 黄春霞,陈俊国.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048-1049.

  [5] 林小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任务激励法简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22):90-91.

  王杉 辜方林 赵海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